您当前所在的位置为: 首页 > 产品中心 > 交通设施材料
产品中心

一个湖南人的20年突围:打破欧美垄断带飞千亿国产自动化

作者: 交通设施材料 发布于: 2025-04-25

  而在中国的工业自动化领域,有一个名字如雷贯耳,那就是“湖南伢子”朱兴明。

  他是汇川技术的创始人,凭借对技术的执着追求和市场的敏锐洞察,他花了20年的时间,带领汇川技术这家企业,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公司成长为行业的巨头,市值突破1600亿,而他本人,也是连续四年入选福布斯中国最佳CEO榜单。

  1993年,研究生专业第一名的朱兴明从燕山大学毕业,来到了一家深圳的小型电机厂。

  这个湖南伢子从小就对电子、机械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十多年的学习生涯,也让他心有不甘:

  带着这个疑问,朱兴明选择了当时中国距离世界最近的城市——深圳,去寻找答案。

  可惜,好景不长,因为电气项目迟迟不见盈利,华为决定把安圣电气连机器带员工都打包卖给美国的艾默生公司。

  当时中国变频器市场95%被ABB、西门子、三菱垄断,国产设备因性能差距只能做低端市场,华为很难多线出击,只能选择聚焦移动通讯领域。

  两年后,朱兴明从艾默生离职,他联系到了一些志同道合的前华为同事,创立了汇川技术。

  当时,一位德国的朋友问朱兴明:“你在美国公司当高管年薪高达几百万,为什么还要创业?在欧洲,像你这样的人还要创业是不可思议的,Incredible!”

  一,中国有土壤。中国一定是继美国、欧洲、日本后的第四个自动化大市场。因为制造业发达的地方,一定有优秀的自动化公司成长的土壤。二,中国有需要。中国当时正在经历从仿造到自主制造跃升的阶段,制造业的大发展一定对本土化的优秀零部件厂商有需求,这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广阔空间。三,资源有保证。我在36岁时选择创业,凭借此前积累的资源与经验,能够保障我把事情干好,还能为客户创造价值。

  正是基于这三个假设,朱兴明坚定地告诉德国友人,自己想创业,而且一定会成功。

  其中,“霸得蛮”,不是说横行霸道、蛮横无理,而是一种敢闯敢干的韧劲,尽职尽责的担当。

  朱兴明观察到,外企产品虽然质量过硬,但成本也很高,尤其是高端产品,很多企业都消费不起。

  于是,他决定开发一款通用型电梯电机变频器,在保障质量的前提下,减少相关成本和安装难度,解决市场的现实痛点。

  但朱兴明并没有满足,因为当初创业的目的,不是为了赚钱,而是打破国外的技术垄断。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他积极将汇川技术推入长期资金市场,在2010年登陆深交所,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技术积累。

  在资本的加持下,汇川上市之后,很快就开始拓展产品线,开始进军光伏逆变器、汽车空调、商用车电控、工业电机、传感器等行业。

  2016年,汇川重点发力机器人团队,尽管当时的风口还是房地产,但朱兴明已经看到了未来的趋势:

  那一年,朱兴明做了一个重大布局——全方面进入新能源乘用车行业,大规模拓展轨道交通牵引系统、新能源汽车电机、工业视觉以及工业机器人等相关产品。

  并在2019年全面布局工业软件,进一步在四大支柱业务领域强化轴端和边缘侧的产品布局,成功打造出云边端一体的IOT解决方案平台。

  其开发的汽车专用电机和电控系统获得了广泛认可,与小米汽车的合作就是最好的证明——汇川的v6和v6s电机,让小米汽车实现了“3秒俱乐部”的加速性能。

  及至今天,汇川的产品已经覆盖了制造业所有门类,是全世界极少数完全拥有“云边端”全套数控解决方案的公司,而且是中国唯一一家。

  朱兴明的家乡在岳阳市华容县,从2015年起,朱兴明就在华容一中设立了“朱兴明奖学金”,每年拿出20万元奖励品学兼优的在读学生和业绩突出的优秀教师,目前已累计奖励160万元。

  他还和校友刘胜红、严若海、易立斌、刘旭峰等人,发起成立了华容一中教育基金会,目前基金总量已达643万元。

  以他的公司命名的汇川班,高考成绩一年胜过一年,现在成为华容一中的品牌、华容教育的品牌。

  “朱总对人才兴国、科技强国、产业报国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所以他很看重母校的人才教育培训”!

  到家乡办厂,是他回报家乡的方式之一,但除了办厂和资助优秀年轻人,他从不提任何招商政策之外的利益要求。

  作为自动化设备中的核心元件之一,交流伺服电机高精度、快速响应和智能控制的特点,为中国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的实现,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与汇川另外的地方工厂不同的是,“岳阳基地”一方面要求实现汇川技术企业扩张的目的,另一方面,也承担了技术工艺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重任。

  目前,这条生产线的定子生产工序,自动化率已达70%,转子生产工序已全面实现自动化——包括AGV自动上下料、部件自动组装、动平衡自动检验测试处理。

  其中所用机械手、伺服电机、PLC、触摸屏等核心部件均是由汇川自主研发、整个生产线的设计制造也是汇川技术独有的自主研发产品。

  把先进制造放在周围配套优势并不明显的地方,朱兴明算的不是生意账,而是在投资未来。

  朱兴明看重岳阳,并不仅仅是因为这里是他的家乡,更多的是岳阳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

  这座城市坐拥长江经济带的战略要地,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显著。与此同时,岳阳市政府展现出的高效行政效率和优质营商环境。

  汇川技术在岳阳投产的工厂规模,令人瞩目——占地238.9亩,建筑面积达15.7万平方米,目前已是国内最大的伺服电机生产基地。

  预计到2028年二期埋线投产后,这里将晋升为全球最大的伺服电机生产基地,年产能有望达到1100万台/套,年产值将突破100亿元。

  2024年,岳阳的地区生产总值(GDP)首次突破5000亿大关,达5127.66亿元。

  作为一个资源并不发达的城市,岳阳更多着眼于招商引资,通过杰出湘商的带动,在重点项目建设等各方面齐发力,实现“多条腿走路”。

  近5年,岳阳招商引资入园规模企业中,岳阳籍人士或返乡人士创办的企业达486家,占六成以上,全市64%的新增企业投资来自“岳商回归”。

  因为汇川技术的落户,湖南岳阳的新产业园区产生了强大的磁场效应,目前已吸引23家配套企业随之落户岳阳,形成了一个蒸蒸日上的高端智能制造产业集群。

  不仅事实颠覆了“内陆做不好精密制造”的偏见,也为湖南“三高四新”战略的落实,率先立出了主阵地。

  湖南的文化是湘商的精神原乡,“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这句话恰好对应着湘商群体产业报国的三重境界。

  就拿朱兴明来说,汇川的成立,就是基于湘商精神第一重境界:破除外国垄断的技术觉醒。

  朱兴明曾说:作为一家制造业企业,一定要重视国家的GDP。近三十年,中国的GDP曲线,几乎每十年出现一个周期。

  2003年,中国经济快速地发展,汇川在那时创立,借势而上,从那时起,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就成了汇川不懈的追求。

  朱兴明的一位老友曾语重心长地劝他放弃:“朱总,我觉得你很难成事。你带领的18个人的创始团队要走长远,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朱兴明却回答道:“我虽然是个初出茅庐的创业新手,但我坚信自己能做好三件事:首先,与人为善,这是父母从小教导我的;其次,追求公平,尽管绝对公平难以实现,但我们一定要努力追求,因为它是人际关系的基石;最后,领先半步,我将始终成为公司最敬业的人,我敬业的目的是为了比同事领先半步,引领大家的思想。能做到这三点,我就不信团队带不起来!”

  而在汇川之外,很湖南企业家也是勇闯无人区,比如1970年出生于湖南湘乡的周群飞,她是蓝思科技的创始人,从事玻璃制造20余年,其特种玻璃产品慢慢的变成了众多智能手机、智能穿戴、平板电脑的必选项。

  还有爱尔眼科的创始人陈邦,他在眼科医疗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其眼科疾病诊疗、手术服务独树一帜,目前服务已遍及欧洲、美国、东南亚。

  几十年专心一个行业,要做就做到最好,这也是湘商“耐得烦”的第二重境界——培育生态的战略耐心。

  2023年7月11日,朱兴明从外地出差顺道返回家乡岳阳,来到汇川技术岳阳伺服电机生产基地查看自动化生产线的调试进度。

  朱兴明(左一)身着短衣短裤,轻车简从来到汇川技术岳阳伺服电机生产基地查看自动化生产线的调试进度

  让他特别高兴的是,华容一中汇川班在2023年高考中取得了更好的成绩,全校600分以上学生较去年增加了43人,此外,岳阳基地上游产业链已经呈现本地化趋势,本地供应链企业慢慢的开始大量供货。

  在视察工厂过程中,朱兴明特意询问现场20多个嵌线女工的生产生活情况,得知她们月平均薪资在1.2万元左右,最高可达到1.4万元时,也是非常高兴。

  人才汇聚、制造升级、成果共享,这就是一个健康的产业生态,也是一个需要耐心培育的过程。

  “人文底座是影响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往往却容易被忽略,它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世界、人文世界,理工科的人很少去研究这么多东西。最近二三十年来,各行各业的企业经历了许多事件,我对正面和负面事件都去关注去思考,察觉缺陷往往就出在这里。”

  汇川刚成立时,朱兴明遇到了老东家告状,把企业的账号都封了,后来又发起诉讼,逼迫汇川的骨干出走,企图釜底抽薪。

  但“霸得蛮”的朱兴明扛住了压力,把湖南人不畏困难的精神传递到了公司,最终实现了逆势突围。

  但朱兴明却拒绝了名利的诱惑,他怀着不忘创业的初心,努力带领企业不断变革求生。

  在日常的管理中,朱兴明组织了大量的学习、读书和讨论,同时在不同阶段树立新的阶段性目标。

  在他看来,人文建设才是公司真正的软实力,也正是这种人文软实力可以不断滋养价值创造者,让后来者持续前进。

  在汇川的岳阳基地,朱兴明特地设立了汇川技术岳阳数字化工厂,这个工厂不仅是汇川工控博物馆的精髓,也是湘商群体的前沿理念的传播。

  朱兴明从洞庭走出,汇川技术又扎根湖南,这一个故事,是中国制造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一个生动缩影。

  站在岳阳基地观景台,这位身价160亿的湘商,时常会想起1985年那个燥热的夏夜,他满怀梦想从湖南去远方留学,当时自己的家乡,还没什么先进制造企业。

  但现在,从这里运出的伺服电机正驱动着比亚迪的电池生产线、三一重工的智能挖掘机、智能车间装配机械臂。

  在这位湘商身上,我们正真看到了产业报国最生动的注脚——对技术的极致追求,更是对乡土的深情回馈。

  4 .《出身华为,背靠小米,湖南大佬又要收获百亿IPO》财经天下WEEKLY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小小冰淇淋机,为何惊动美国总统? 2017年,3个佛罗里达人因为麦当劳冰淇淋殴打店员;在2024年的

  市场份额50%! openEuler系装机量过千万 国产操作系统借开源突围